本周,印象笔记 Mac 端正式上线了 Markdown 编辑器。毫无疑问,Markdown 可能是这几年印象笔记用户中呼声最高的需求之一,不支持 Markdown 以及所带来的输入体验「不佳」甚至成为不少用户放弃它的理由之一。
终于,在印象笔记六周年大会上,官方正式放出新版本支持 Markdown 的消息,这也引起象亲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印象笔记认证咨询师,我也在第一时间更新到最新版本,上手了这个期待已久的新功能。
那么印象笔记最终选择的实现 Markdown 的方案究竟如何;相比于原先的输入体验有哪些具体提升;我们又该注意什么,充分利用好印象笔记的新功能呢,这篇文章我将就这些问题,简单谈一谈自己的使用体验。
「Markdown」和「印象笔记的 Markdown」
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且易使用的标记语言,通过对标题、正文、加粗、链接等主要文本格式的预设编码,帮用户在写作中有效避免频繁的格式调整,获得更加流畅沉浸的写作体验。举个例子,用传统的富文本编辑器,想要修改一个小标题样式的话:选中、加粗、换字体、调大小,如果再加一个颜色,总共就要 5 个步骤,而使用 Markdown,你只需要在前面输入 ##
即可,这种输入效率的提升立竿见影。
正因于此,除了程序员用 Markdown 在 GitHub 上写 README1 之外,越来越多的作家、记者、Blogger、新媒体编辑也开始使用这种略显 Geek 的写作方式。
本质上,Markdown 是一种标记语法,它的格式更接近于纯文本,你完全可以在系统自带的备忘录中输入符合 Markdown 规则的文字,然后导入到 Markdown 编辑器中导出带有格式的各种文档,像 Ulysses、iA Writer、MWeb 等工具都属于 Markdown 编辑器,它们提供暗黑主题、打字机模式、语法高亮和丰富的导出样式以提升用户的写作体验。
事实上,「Markdown vs. Rich Formatting」 的争论至今也没有定论,印象笔记一直以来跟 Word 文档、Pages、RTF 编辑器一样,采用大多数人更习惯的富文本编辑方式。富文本和 Markdown 如何融合,传统信息管理工具该如何支持 Markdown,我相信肯定算一个困扰大象的大问题,总结下来,我发现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 内置 Markdown 编辑器 相当于内置了一个马克飞象,以前使用第三方工具敲字只为了能够导入到印象笔记的用户,应该能省下一笔额外购买 Markdown 编辑器的开销。
- 配合第三方编辑器 比较代表的有 DEVONthink,它可以创建 TXT、MD、RTF 等不同格式,但不提供内置的 Markdown 编辑器,用户可以配合第三方工具使用,但是 DEVONthink 上手成本过高且在剪藏、中文搜索、协同等功能上比印象笔记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 调整底层的信息存储格式 舍弃与主流网页格式有着更好兼容性的信息存储方式(如印象笔记的 ENML ),为了输入体验牺牲掉笔记的一些其他特性,比如无法灵活地在不同工具之间复制粘贴等。
任何一种方案都有利有弊,没有绝对意义好坏,选择内置 Markdown 编辑器的大象,优化了输入效率和阅读体验,算是一种权衡利弊之后的最好选择啦。
四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优化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加成效果,算是对新版本的一个非典型测评吧。
1. 提供准沉浸式的写作体验
印象笔记的 Markdown 笔记提供三种模式,分别是
- 预览模式
- 编辑模式
- 编辑预览模式
编辑预览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见即所得」,只能在编辑模式中才能通过工具栏呼出,三种模式的切换方式如下:
当在编辑模式且全屏的情况下,整体的输入体验非常流畅,语法高亮的完成度也很高。系统贴心地预置了 4 种不同主题,我比较喜欢黑色和印象绿的风格,背景变暗之后,长时间写作不会太伤眼,官方表示还会陆续放出更多主题,值得期待。
不过我暂时将其称为「准沉浸式」,原因是印象笔记目前即使全屏也无法隐藏顶部的标题、菜单栏和工具栏,导致左右和顶部有非常明显的白框(大型头帘),看起来还是有点别扭。
不过随着 OS 系统层级对暗黑模式的支持以及印象笔记的后续迭代,应该问题不大。
(一个彩蛋:新版本不仅有了更丰富的编辑模式,在预览模式之下由于无法编辑内容,你将意外地获得同样被很多用户呼吁了很久的「只读模式」)
2. 灵活的图片插入方式
在 Markdown 编辑模式下添加图片的方法非常方便,除了使用 ![text](link)
语法插入网络图片之外,还支持从工具栏上传图片、拖拽本地图片、复制剪贴板图片这三种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印象笔记支持灵活调整图片的显示大小,直接在图片后面添加下面的语法,可以调整图片的长宽。
@w=310
@h=180
@w=200h=100
@h=100w=200
目前直接拖拽本地图片的方式并不会返还图片链接,而只是生成一串随机的序列号,如果你有在其他平台发布或者需要给提供编辑 MD 格式文件,尽量选择将图片上传至图床再插入网络链接。七牛云、阿里云、腾讯云等都提供专业图床服务,不仅稳定可靠,还可以添加水印、压缩图片,轻量级使用的话,免费版本就足够。
不过如果你没有这个需求,直接拖拽或复制剪贴上传图片的便利性自然相差悬殊,大可以免去这个折腾,我们也期待未来印象笔记能增加一键上传到腾讯云图床(目前印象笔记的数据存储在腾讯云服务器)的功能,提升与媒体平台和其他编辑器的兼容性。
3. 用 TOC 给长笔记精准导航
在印象笔记里可以为同一个笔记本甚至跨笔记本的笔记 生成目录,便于我们快速跳转到目标笔记,非常方便。但生成目录的功能精度只能到点击打开单条笔记,我们能否像使用 Word 文档一样,一键生成一篇正文的目录呢?
Markdown 的杀手级功能之一 TOC 就是为此而生的。它的使用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啦,你只需要在正文中输入 [toc]
,就会自动生成整篇笔记的大纲,点击迅速跳转到相应的标题。这给我们阅读笔记和修改笔记,定位上次修改的位置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这以前,我只能使用手动输入特殊字符,比如「_书签」,每次再通过页面搜索来实现,我在《用印象笔记打造知识管理系统》 的教程中将其命名为「段落标签」,有了 TOC,绝大部分笔记就不再需要复杂的段落标签啦。
最关键的效果是,通过 TOC 实现精确段落跳转会大幅扩大我们单篇笔记规模。以前想要到笔记中间的某个位置,可能要滑 10 次鼠标,还要眼睛盯着屏幕,这使得我们基本不能在印象笔记中单篇输入过多内容,因为二次阅读和编辑的体验实在太糟糕。但添加 TOC 之后,单篇笔记的规模上限便会大幅度提升,离幕布、workflowy 等大纲格式的形态也更接近了一些。
4. Markdown 的全方位支持
类似各国的语言都会有有各地的方言,Markdown 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编辑器还会有诸多限制,比如 Ulysses 不支持表格,GitHub 不支持公式等。
印象笔记不仅同时支持 CommonMark 和 GFM(GitHub Flavored Markdown)两种格式,而且几乎完美支持表格、图表、代码块、数学公式、流程图、时序图、甘特图等各种样式,并且把这些都预置到了工具栏中,可以一键生成。
当我逐一点击这些按钮,生成各种图表和公式时,坦白讲,还是颇为震撼。
添加图表:比如生成的图表不仅可以显示要素,鼠标放在具体条目还会有动画效果和文本说明,交互感十足,这种作图的方法非常类似于 Echarts,不过上手成本要低太多。
甘特图:我自己之前用过 XMind Pro 和 OmniPlan 生成过甘特图,虽然这些工具的功能更高级,不过同样上手成本颇高,而如果你只是想要展示项目中的关键路径,用这个就简单太多了,只需要复制粘贴自动生成的源代码,然后修改名称和数字即可。这时候,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让修改效果同步呈现,体验极好。
另外,支持公式的特性对学生党非常友好,那些因为之前不支持公式而遗憾放弃印象笔记的用户是时候考虑回归啦。
5. 其他贴心的小功能
5.1 支持从预览模式的图文复制粘贴
这个功能大大增强了印象笔记编辑的灵活性,让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充分利用印象笔记两种笔记类型的优势。当需要起草一个方案或撰写一篇文章时,可以先使用印象笔记的 Markdown 编辑器完成初稿,充分发挥其良好的输入体验和排版效率。但是当完成初稿之后,需要小范围修改调整、添加附件等操作时,便可以在预览模式中全选复制,并粘贴到一条新建的普通笔记中进行后续操作,所有标题、加粗、引言、图片都会完美保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直接把带格式的内容复制粘贴到 Word 文档、Pages、PPT 等其他富文本编辑器中,不过目前还不支持对表格、甘特图、公式等内容的复制粘贴,应该要等到后续版本才能实现。
5.2 居然能改变字体颜色
坦白讲,这个特点非常违背我对 Markdown 的传统认知,它打破了我认为的「为了保证格式整体的一致性,应该有一种控制全篇格式全有或全无的变量,而不能对局部内容进行例外调整」,不过由于内置定位和笔记属性,给了 Markdown 笔记格式的更多选择,目前这个功能暂时没有功能按键,但可以通过语法来使用,因此也算是一个隐藏功能了。(也就是说,你也可以不用 😂)
5.3 灵活的快捷键
其实使用 Markdown,所有格式字符都可以输入,不过印象笔记也贴心地提供快捷键,除了加粗、斜体这些基础快捷键,还保留了类似无序列表 ⌘command + ⇧shift + u
、有序列表 ⌘command + ⇧shift + o
、待办事项 ⌘command + ⇧shift + t
等和原有快捷键一致的方案,尊重了老用户的使用习惯。遗憾的是这个原则并没有被完全贯彻,比如原先添加代码块的快捷键修改成了 ⌘command + ⇧shift + p
,更多快捷键还需要等待官方放出详细的说明文档。
5.4 为 Markdown 提供新手指引
官方在工具栏的最右侧提供了一个使用指引,点击会跳转到官方出品的一篇简易教程。
不熟悉的 Markdown 语法和操作的用户可以花几分钟做一个简单了解,我在这里也把 链接 放出来,你也可以直接点击打开指引网页。
我们该如何用好印象笔记的 Markdown 编辑器
你可能会有个疑惑,我上面提到 Markdown 这么多优点,为什么用户呼喊了好多年,印象笔记此前却执着地不实现这个需求呢?
在 2017 年下半年,在一次和 Evernote 的全球产品 VP 交流时,我热忱地询问「Evernote 近期是否会支持 Markdown 呢?」,他毫不犹豫地回答「No」。印象笔记今年 6 月宣布独立重组,落地成为一家中方控股的互联网公司,在共享Evernote 源代码的基础上自建开发团队之后,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迅速上线了Markdown。
不过,当你为印象笔记支持 Markdown 而兴奋不已的时候(是的,Me Too),我反而想要提醒你,选择创建一条 Markdown 格式的笔记,当你获得几乎所有 Markdown 格式便利的同时,也注定会失去原有笔记格式的诸多特性,而这种牺牲可能会比你以为的要大得多。 这是由 Markdown 语法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原则上,我建议大家尽量保持原有的笔记使用习惯,采取默认新建一般笔记的处理方式,将 Markdown 笔记作为一种有效补充,平滑过渡,最终得到自己最习惯的笔记管理方案。接下来先罗列几条我自己总结的 Markdown 笔记的注意事项:
不建议使用 Markdown 几种的情况
1. 项目属性的笔记
所谓项目属性,就是创建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个工作和生活的专项任务,比如新海诚用 Evernote 完成新作品的灵感记录、新世相用印象笔记完成活动策划等。为什么这样的类型的笔记我不推荐使用 Markdown 类型的笔记呢?因为项目笔记往往会涉及到非常多附件、图片、排期、任务列表等内容。
Markdown 不支持拖拽上传附件功能,也就是说你不能在笔记里添加 PDF、Word 文档、PPT 等文档,同时虽然印象笔记提供了图片调整功能,但和更加的拖拽边角的可视化调整,输入长宽数字的方式还是差不少。
表格绝对是被大部分人忽略的排版利器,而印象笔记官方也在这两年对表格功能进行了大幅优化,体验提升了不少。如果新建 Markdown 笔记,包括使用表格进行格式调整,用来存放图片和附件等灵活的用法都会被牺牲掉。
我在这里也放一张我自己用印象笔记进行团队协同和项目管理等模板分享给你,类似这样类型的笔记,使用一般类型的笔记的体验会更好。
2. 对文本格式有更多需求的笔记
当你选择 Markdown,就意味着你选择了「统一和简洁」,你将无法修改笔记的字体、字号,你将无法进行高亮,你将失去左对齐、右对齐和居中等等熟悉的格式调整的操作。
大部分笔记可能对格式都没有这么多要求,不过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或者最近在做相关的主题研究,那么可能会需要各种不同格式去区分不同的内容,比如不同颜色代表概念、重点、难点、背诵点等,普通笔记的体验会更出色。
3. 其他几点临时不支持的内容
接下来要说的几点不是 Markdown 本身的限制,只是当前版本应用的一些临时限制,我也一并列明提醒。
移动端和网页端不支持对 Markdown 笔记的编辑,目前 Markdown 笔记在移动端会显示「本笔记只能查看,它是从另一个应用创建的」,不过开发人员表示未来会支持更多平台。
暂止不支持笔记内部链接,在 Markdown 中添加的链接只支持打开网络链接,不支持添加印象笔记内链,这意味着无法在 Markdown 笔记中通过点击超链接直接跳转到其他笔记,想要用 Markdown 把不同的笔记串联成一个专题的成本将有所提升。
所以,当印象笔记多出来一个笔记类型的时候,正确的用法变得更加重要。你需要尽早想清楚,什么时候我应该创建一条普通笔记,什么时候我该激活 Markdown 属性。
找准定位,给 Markdown 多一些宽容
我相信在未来,导出功能、内部链接、图床功能等都会逐渐优化,让印象笔记的输入体验更加卓越。当然,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有一些 Markdown 本身的一些限制,短期内应该无法突破。
所以,我反而更想提醒你要给 Markdown 多一些宽容,我在很多地方看到用户抱怨印象笔记的编辑功能弱,认为 Markdown 会大幅度提升其编辑能力,但事实上我见过相当多深度用户只是通过加粗、分隔线、无序列表和表格就对工作生活学习中涉及到的方案、会议纪要、读书笔记、旅行计划等内容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如果你尚且没有充分使用好一般笔记的格式工具,设计出自己的专属笔记样式,而将原因归结为印象笔记不支持 Markdown 的话,那么请千万也不要把太多希望压给 Markdown,我觉得大概率会失望。
同时,相对于那些原先使用 MWeb 或者 Ulysses 等专业 Markdown 工具的用户,在使用印象笔记的 Markdown 编辑器的时候更是要认清定位,你可能需要做好印象笔记很久都不会支持导出 Word、图片缩略图显示、自定义 CSS、自定义快捷键、一键发布到静态博客等功能。因为印象笔记的 Markdown 本身就是围绕着服务自身的笔记定位的,它的最核心价值一定不仅仅局限在输入体验,而是围绕着「笔记」这个大的场景服务,就像 Ulysses 对 Markdown 语法的优化一样,会不断探索「印象笔记 × Markdown」的最佳融合策略,我相信产品团队和用户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很多创设性玩法(比如巧用代码块排版 😁)。
最后的话
对于一款有几亿活跃用户的笔记应用来说,在既不影响主流用户操作习惯又要迎合相当部分用户迫切需求的前提下,现阶段的方案选择和完成度都相当出色。更重要的是,作为成立最早、全球用户量最大的知识管理软件品牌,印象笔记的这个新功能,可能会使得一大批原先完全没听过 Markdown 的用户知道这个优秀的标记语法,知道了这种便捷的输入方式,甚至因此更愿意输入和表达。如果你因为印象笔记有了 Markdown 功能而更愿意在印象笔记上码字,那我觉得这个功能一大半的价值和意义就实现了。
我们也期待印象笔记的 Markdown 体验越来越好,成为业内超一流的 Markdown 编辑器,让更多人爱上写作,爱上记录,爱上知识管理。
文章来源:少数派